你的位置:电竞大神暗恋我小说完结了吗 > 新闻动态 > 越来越多人搬离高层小区, 住了5年25层, 我有些话不吐不快!
越来越多人搬离高层小区, 住了5年25层, 我有些话不吐不快!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06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35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高层住宅变得越来越“热”。刚开始买房时,觉得能站在高楼上俯瞰城市,心里总觉得特别有面儿。

不过,住了五年,总结下来,却发现:高楼里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。

特别是最近,看到周围很多朋友、邻居也开始陆续搬走,我心里就有点说不出的感慨。本期内容,就跟大家聊聊我住了5年的25层高楼,想表达一些真实感受。

01、高层的“光鲜”,其实暗藏不少问题

很多人买高层,最看重的就是那种“俯视城市”的感觉。谁不喜欢站在窗前,看着远处的天际线、车水马龙?确实,高楼一旦建成,视野开阔,光线充足,也确实给人一种很有气场的感觉。

然而,光鲜的表面之下,藏着许多不得不面对的烦恼。

像我所在的25层,视线虽然好,但楼层越高,风也越大。

夏天的时候,风一大,家里的窗户总是嗡嗡作响,晚上睡觉都要关得严严实实。冬天呢,楼层越高,越觉得冷,供暖的费用和难度也增加不少。

有时候,看着楼下的朋友抱怨交通堵车、生活便利,我就觉得我们这些高层住户,更像是“在天上”,生活的便利性被大打折扣。

再说,电梯的问题。

一旦遇上高峰期,高层的电梯常常排队,甚至出现断电、故障的情况,有次我等了快半个小时,才挤上了电梯。这种等待,不仅浪费时间,也极其影响心情。

而且,电梯总是出故障,尤其是在天气变冷或者突发停电时,住在高层的感觉就特别不便。

02、健康隐忧,环境噪音与空气质量

除了生活的不便,高层还带来一些健康上的隐患。高层的空气,相对来说会更好一些,但并不是绝对的。

城市的雾霾、污染,尤其是在冬季,有时候站在窗前,看着远处的天空灰蒙蒙的,让人心情也变得沉重。

而且,随着楼层的升高,风带来的灰尘、粉尘也会随之升高,空气中的污染物水平,有时候也会比低楼层更高。

而且,高楼的噪音问题也不能忽视。

楼下的交通声、施工声甚至邻居在家里搞装修的噪音,传得特别远。在高层看似安静,但那种“远声”带来的干扰,可能远比在低楼层更难忍受。

尤其是在晚上,噪音扰人的时候,即使你离着走廊门很远,也会觉得那份喧闹像是在耳边。

03、邻里关系,生活的温暖似乎也在变淡

很多人觉得高楼里生活“大家都是陌生人”,邻里关系冷漠。

的确,住在高层,有时候很难遇到熟人,邻居之间的交流也变得少了。这种“隔空而居”的生活,容易让人感觉孤独。

我自己住了五年,虽然楼里也有一些邻居会打个招呼,但真正能成为朋友的,没有几个。这和我们小时候在楼下巷子里玩耍、邻里互帮互助的日子,天差地别。

逐渐地,楼里的生活变得越来越“冷漠”,而我也开始觉得,城市的快节奏、居住密度的增加,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发疏远。

更重要的是,楼层越高,沟通越不便。

买菜、取快递、送孩子……都要跑到楼下,很不方便。每次跨出门,总感觉比走楼梯还要费劲。尤其是在疫情期间,居家隔离、封控的时候,高层的居住体验变得更加“折磨”。

04、越来越多人选择“下楼”

最近几年,看到不少朋友都在说,要搬离高层,换一些低层或者别的居住方式。有的为了更方便的生活,有的为了孩子的成长环境,有的只是觉得住在高楼里,心里总有点压抑。

其实,我也在考虑,是否应该“下楼”换个地方。原因其实很简单:生活的便利感、邻里关系、健康保障,似乎都在逐渐“逼我”做出选择。

而且,不少二手房市场上的反应也说明,很多人不再追求那种“高楼一族”的炫耀感,更看重生活的实用性和温暖感。

曾经高楼带来的“瞩目”变成了一种压力——要在天上“看世界”,也要在下方“安家乐业”。

我住了五年25层的高楼,真心体会到,所谓的高端和豪华,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难题。生活不只是“看风景”,更多的是便利、健康和人情味。

也许,未来的居住方式会发生变化。

我们不一定非要追求那种“高高在上”的生活方式,反而更希望找到一种平衡——既能享受城市的便利,又能感受到温暖的邻里关怀。

我想说的,是我们在选择居住环境时,不应只被“高楼大厦”这些外在光环迷住眼睛。

生活的真谛,还是在于居住的舒适、邻里关系的温暖,以及能让自己放松、安心的空间。高层固然有它的优点,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其中的弊端。

写在最后:

也许,将来会有人重新定义“好生活”的模样,但我相信,无论是在高楼还是低层,最重要的,是我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衡与温暖。

如果你也在考虑搬离高层,或者已经有类似的感受,不妨留言分享你的看法。



相关资讯